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有需必应” 需要更多干货硬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08:36:00    

26日,“成都惠企政策”集成发布和智能查询平台正式上线,实现惠企政策“一码查询”。

对企业来说,登上这一新平台,就可享受便捷新体验;对成都而言,在直击企业痛点,优化营商环境之路上,再次迈上新台阶。

从“被动”到“互动”

问答之间 惠企政策精准直达

为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不少惠企政策,但“查找难、理解难、办理难”的痛点,让不少企业在惠企政策面前感觉“被动”。如何让政策直达快享?“成都惠企政策”集成发布和智能查询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实现了对全市惠企政策的全面归集和智能查询。

“没想到提个问题就能找到答案。”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外联王珊珊得知成都惠企政策集成发布和智能查询平台上线后,立即用手机扫码试用。王珊珊说,“以前不知道去哪儿查政策,即便查到了,不少政策条款也看不懂。如今无须再到处搜索,也不用在文件中寻找相关条款,一问一答间就可获取所有相关支持政策。”

横向空间中,成都对全市惠企相关政策文件进行系统梳理,共归集政策文件529个、事项3000余项;纵向时间里,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实现了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查询,涵盖企业开办、研发支持、场景创新、产业化支持、市场拓展、培优育强、融资支持、要素保障、人才奖励、其他支持10个类别。

“回答快捷、操作简单、信息准确。”王珊珊对平台给出的答案很是满意,“不仅能直接告知相关政策、申报信息、咨询电话,大模型还从企业视角和交流方式分析,实现了全市域、全领域、全智能的政策解答和申报引导功能。”

在“细、深、实”上下功夫

优化营商环境 只有进行时

5月22日,成都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工作会,提出全力推动营商环境往细处、深处、实处改,拿出更多“干货”“硬招”,以营商环境的持续向好汇聚成都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坚持用户思维,“成都惠企政策”集成发布和智能查询平台的上线,无疑是“往细处、深处、实处改”的体现,也是肉眼可见的“干货”“硬招”。

随之而来的,是成都营商环境再好一点、再进一步。但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持续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服务品牌,还需要更多“干货”“硬招”。

往前看,优化营商环境一直是成都的关键词。

去年9月起,“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在成都全面铺开。

2个月后,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举行,提出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优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日,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全面投运,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内统筹全市各级力量,更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目前,“进解优促”服务企业11.58万户,民促中心已累计开展民企服务系列活动280余场,实现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全覆盖、直接惠及企业1万余家。

向后看,企业诉求多样多变,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坚持“长期主义”,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才能培育企业成长沃土。

从“分散”到“集成”

数字赋能 按下惠企服务“快进键”

“从前我们要‘找人问托人问’,现在‘网上查’也升级成更加方便好用的模式,大大提升了我们企业查询适配政策的效率。”四川省工业云制造创新中心产业合作部部长胡洋在体验“成都惠企政策”集成发布和智能查询平台后如此感叹。

但与此同时,也有企业提出,平台提供的内容和自己的要求还有出入,期待进一步优化。

让数字跑腿、让服务找人是全国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尝试,以数字赋能实现工具优化也在国内各大城市中都有表现。

上海政务服务中心就通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服务智能化,提高了办事效率和质量。其中,包括提供智能预填和预审服务,建立智能服务中枢,推出线上线下帮办体系,设置远程虚拟窗口,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引入政务服务大模型,以及推广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从而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杭州则在全市域范围内建设“智慧大厅”,迭代智慧大厅驾驶舱,累计打通省、市、区多层级数据接口,集成众多算法研判模型。推进“云综窗”改革,整合热线电话、网上咨询、线上引导等路径,实现智慧咨询导办。运用网络技术提供在线服务,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亲清在线”等平台,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融合发展。

数字赋能为营商环境优化按下“快进键”,只有不断提升才能让越来越多企业乐享“数字红利”。

据悉,“成都惠企政策”集成发布和智能查询平台上线后还将持续优化和迭代,未来计划与“天府蓉易享”的政策申报功能打通,实现惠企政策从查询到申报的全链条服务。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喆 刘泰山

原标题:“有需必应” 需要更多干货硬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