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关税政策引发股市动荡,茶饮品牌霸王茶姬仍寻求赴美上市。
北京时间4月17日晚间,伴随纳斯达克钟声敲响,茶姬控股(CHA)以33.75美元开盘价完成首秀,较发行价飙升20.54%。

截至记者发稿时,盘中市值最高达76亿美元,新茶饮赴美第一股由此诞生。
资本路径显露全球化野心
今年3月6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披露了《关于Chagee Holdings Limited(茶姬控股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霸王茶姬成为中国证监会启动境外上市备案制度以来,第89家通过备案的拟赴美上市的企业。
根据发行价28美元测算,此次IPO募资规模为4.11亿美元。
据招股书信息,霸王茶姬此次IPO募集的资金,将用于用于科技投入、新品研发、扩大门店规模、构建海外供应链网络等。
对于为何选择赴美上市?
品牌方向南方+记者表示,与此前赴港上市的茶饮品牌不同,霸王茶姬赴美上市,面向更具流动性、更鼓励创新企业、有更多全球优秀企业汇聚的资本市场,是中国茶饮企业发展的重要节点,代表霸王茶姬让茶再次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决心。
可见,霸王茶姬的资本路径显露出其全球化野心。
“大单品”打法快准狠
2017年创立于云南昆明的霸王茶姬是近年间崛起最快的一个新茶饮品牌。

2021年底,品牌门店总数不过400多家,还只是一个活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新茶饮“空白市场”的地方性品牌。但根据招股书,到2024年全年,霸王茶姬GMV(商品交易额)已达到295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全年增加173%。
霸王茶姬创立时,新式茶饮市场的主打产品是由喜茶等品牌带火的水果茶。霸王茶姬选择从原叶鲜奶茶切入,以新鲜茶叶和牛奶为主要原料,减少使用运输要求高、损耗大的水果。
其致力于将奶茶变成更接近于咖啡的标准品。
围绕这一产品思路,霸王茶姬的菜单相比其他茶饮品牌更为精简。
招股书公布的核心产品仅19款,数量不多但为霸王茶姬贡献了大部分营收。
2022-2024年,霸王茶姬在中国境内产生的GMV(商品交易总额)约八成来自原叶鲜奶茶产品,2024年这一比例高达91%,其中,约61%的GMV都来自于霸王茶姬前三大最畅销的产品,就“伯牙绝弦”这一单品,去年卖出超过6亿杯。
大单品策略带来的标准化和效率帮助霸王茶姬门店网络迅速扩张。2022-2024年,其全球门店数量分别为1087家、3511家、6440家,几乎一年翻一番。
招股书披露,截至2024年12月31日,霸王茶姬门店中97.4%是标准化模型支撑的加盟店。
“让茶的工业化充分发挥。”在去年品牌第一场千人演讲中,创始人张俊杰如是说。
90后的野心
业界普遍认为,霸王茶姬快速崛起离不开其野心勃勃创始人。

1993年出生的张俊杰曾多次放言要做“东方星巴克”,以至于被人质疑为碰瓷国际大牌,但这位90后似乎并不在意。
去年5月,他在一场活动中,面对现场上千名观众,高调喊出了一个口号:在2024年,霸王茶姬的销售额将超越星巴克中国,成为一个国际品牌。
掌舵者张俊杰激进作风为品牌注入强烈个性,营销也如此高调、激进且几乎无处不在,以至于出现将竞争对手茶颜悦色门店踩压在脚下的这样极具争议的营销画面。
张俊杰还曾在公司内部致力于推崇狼性文化,要求每个员工“必须兼具匪气和文气、猴气和虎气。”
“霸王”还需一些稳重
虽然霸王茶姬如期做到了超越星巴克的销售额,但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眼中,茶饮行业高度竞争之下比拼的是长跑耐力,年轻人不要笑太早。
朱丹蓬谈到,“霸王茶姬是在资本的深度捆绑之下的一个产物,他的经营理念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是烧钱做扩张,而没有把钱用去改善原材料,去提提升品质,提升消费者的这个体验感。”
为取悦资本市场,去达成高预期、高估值,霸王茶姬为此所做的一切,并非没有代价。
一个直观的例子是,为了实现高速增长,霸王茶姬这些年的营销费用正在爆发式提升。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霸王茶姬的营销支出分别为7360万元、2.6亿元、11亿元,销售费用三年激增近11倍。
业者分析指出,霸王茶姬靠大单品维持营收和高利润率,相当于将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单一路径依赖的风险显而易见,如果降价,霸王茶姬业绩势必会受影响。
更大的隐患是,随着门店数量快速扩张,霸王茶姬的同店GMV增速下降明显。这是衡量茶饮门店经营效率和增长性的重要指标。
招股书显示,2023年霸王茶姬该项指标维持在94.9%,2024年骤降至2.7%,中国东部、中部等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
从云南街巷到华尔街的逆袭故事尚未完结。当上市钟声散去,霸王茶姬需要证明的不仅是商业模式的爆发力,更是穿越周期的持久力——毕竟星巴克用50年才建立起全球咖啡帝国,而中国新茶饮的全球化征程,才刚刚启幕。
南方+记者 李劼
【作者】 李劼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