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顺:年产菌棒500万棒!依托“以菌破题”,打造全产业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4:08:00    

4月6日,走进位于长沙的贵州天仁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科技气息扑面而来。生产线上很难看到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全自动化配料、装袋(瓶)、灭菌、冷却、无菌接种一体机。

搅拌机绞龙匀速旋转,搅拌好的基料被自动输送到料筒,自动化套袋装置迅速为基料套袋、插棒封口,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一个个加工完成的菌棒“排队走下”流水线进入灭菌环节。

“机械化制棒比传统人工相比即省时又省力。在科技的加持下,我们年产红托竹荪与羊肚菌达到500万棒,销往省内及周边省。同时,还每天加工红托竹苏、羊肚菌鲜菇达10吨,去年,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贵州天仁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营销宣传部部长柏家和说。

公司年产值8000万的背后,源于科技助力产业发展。

“之前的红托竹荪的种源还要外购,考虑到品控、成本和市场口碑的问题,公司联合贵州省农科院和贵州大学开展研究,力图攻破种源难题。”柏家和拿着液体菌种样本介绍。采取100枚耐高低温,抗病能力强野生红托竹荪,作为研究对象,在不懈努力下,培育出了“红托竹荪液体菌种”,成为贵州省第三家掌握成熟培育技术的公司。

据介绍,采用‘液体菌种’技术后,液体流动性比较好,萌发点多,上中下一起生长,菌龄比较短,整个菌包活力比较好,种植后产量和出菌的品质都比固体菌种有很高的提升,生长周期也从18个月缩短至10个月左右,亩产在1800斤左右,相较于传统提高了25%左右。

技术攻关一直在路上。

目前,公司积极推动红托竹荪、羊肚菌产业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院、贵州大学食用菌研究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理工学院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在菌种选育、栽培基质调配、温湿度精准控制、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方面获得了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两者的产量与品质得以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选取了由贵州省农科院土肥所选育的黔羊肚菌1号作为示范品种进行种源生产及种植。该品种获得了省级食用菌品种认定,并入选贵州省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其种植技术成熟,具有外观品相佳、产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以及种植技术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

走进公司乌红天麻杂交育种培育实验室,天麻冒出的茎杆呈圆柱形,细长挺拔,除了常见的黄赤色外,还有绿色的茎杆存在。

“眼前这不到30平方米的地方,就能为我们创下260万元的产值。”柏家和正查看天麻长势表示。现在公司将品相良好的天麻进行培育,再将育好的天麻种插入菌棒里,实现天麻菌棒栽培,生长周期从一年半缩短至4个月,实现一年种两季。

如今,公司随着订单量的增加,原有厂房跟不上生产的需求,公司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对厂房进行扩建,新建培养库与前端料场,预计9月份投入使用,生产产能将提升60%,年产值预计能达1亿元。

同时,公司采取“公司+科研机构+基地+合作社+农户+销售商”的多元化合作形式,充分发挥企业统一计划、供种、技术、种植、加工、销售、质量、品牌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向上聚批精通农业技术的专家资源,向下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引导乡村以菌破题,积极动员农户进行种植,发展示范种植基地共600余亩,带动了周边近40余名群众就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晓琳 王维维

编辑 陈杨

二审 卢泰铭

三审 张发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