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5月18日电 为促进科技、文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5月17日下午,长三角科技赋能与文化创新教育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上海分会、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承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协办。

论坛现场
会议伊始,中国计算机学会上海副主席丁炎、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张桂戌分别致辞。
主题演讲报告环节,暨南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子韬、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诸葛晴凤教授、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诚、华为苏州研究所高校系统部部长庄航分别以《AI答疑官与你的学习DNA:解码大模型赋能教育新可能》《面向资源受限系统的多智能体大模型系统探索》《智时代:科技如何改变我们文化创新的方式?》《开放、合作、创新——共建学术生态圈》等为主题做专题报告。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沙行勉教授以视频报告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看法。
沙龙访谈环节,陈诚、庄航两位嘉宾现场回应了师生的关切。陈诚坦言,重复性脑力劳动如基础代码编写、文书处理等岗位将逐步消失,教育必须转向培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非标能力”。庄航认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坚实支撑,高校师生要踊跃揭榜,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促进产学研良性循环。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余佳在总结中指出,本次论坛展现了“科技为文化插翅,文化为科技赋魂”的深层联结,期待以本次论坛为纽带,产学研共同发力,将共识转化为实践,让愿景落地为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