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10首最美大雪古诗词,10种不同心境,句句醉了眼眸,美了流年!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5 08:21:49    

大雪至,寒冬始。

不知不觉间,冬日的第三个节气,一年里第二十一个节气,大雪。

纷纷坠落的雪花,宛如诗人笔下的文字,飘洒在天地之间,为这苍茫大地平添几分动态之美。


第一首: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感悟:

这是一首浪漫到极致的送别之作,作于岑参第二次出塞,送别武判官回长安之时。

整首诗最惊艳的莫过于这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之语,既写出了大雪之急,又生动展示出边塞天气之多变;

“春风来”三个字,又赋予了整个画面温馨清丽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料峭春风中的江南风景中;

最后的“梨花开”,既写出雪花停伫于树梢上的清雅之姿,又与“离开”谐音,暗含诗人的万分不舍之情。

如诗人最后一句所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世间的聚散离合本是常态,纵使万分不舍,也要学会习惯。


第二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感悟:

白居易的这首五言小诗,既无浪漫的想象,也无夸张的比喻,用的是再寻常不过的词汇,却

足以令人印象深刻。

前两句中,诗人以衣物之冷诉冬日之寒,以小窗之明写雪夜之亮,后两句中,诗人又以折竹之声言飘夜雪之大,寥寥几笔便让人心生共鸣,仿佛静卧在冬夜里,倾听雪落的声音。


第三首:南北朝裴子野的《咏雪诗》

飘飖千里雪,倏忽度龙沙。

从云合且散,因风卷复斜。

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

若赠离居者,折以代瑶华。

感悟:

裴子野的这首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雪花的赞美与怜爱之情。

诗人笔下的雪花,自由潇洒地散落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时而舒缓,时而急速,随风起舞,变幻莫测。

当她拂过草地时,犹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她落在树梢,又像是一片片风中飘摇的花瓣。

在诗人眼中,这纷纷飘落的雪花,是胜似宝石的珍贵之物,若是将它赠予远方的亲朋好友,想必他们定能明白自己寄托于雪花中的美好祝福。


第四首: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感悟:

初读此诗时,只觉诗中描绘的是一幅静美的雪中渔翁垂钓图,如今再读此诗时,更觉此诗是诗人贬谪后心境的外化。

诗人一开口,便勾勒出一幅没有一丝人影,一只飞鸟的茫茫雪景图,静到了极点,也冷到了极点。

随后画面中出现了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只见他驾着一叶扁舟,独自一人垂钓于江面之上,任凭茫茫大雪落在身上,冽冽寒风吹过脸颊。此时此刻,他的身影,是那么孤单,又那么孤傲。


第五首:唐代李白的《清平乐·其五》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感悟:

李白的这首诗,一如既往地飘逸潇洒,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读此诗时,仿佛与诗人一道,欣赏着雪后的清晨之景:

在一个冬日的清晨,诗人梦中醒来,便听到了雪花落下的消息。于是,诗人也站在窗台前,欣赏着冬日的瑞雪。

只见茫茫大地一夜之间,都镀上了一层银白,洁净而清冷。

最后的这一句“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将朵朵雪花比作仙人醉后随意揉碎,又恣意投向人间的白云,甚是精妙!


第六首:清代郑燮的《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感悟:

郑板桥的诗,于冬日清寒的意境中,暗含着一种坚韧的力量。

开篇之初,诗人用满山的雪,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冷的氛围。

随后,诗人继续用淡淡的白云,浅浅的日光,进一步凸显冬日之冷。

然而,就在这冰雪天里,这枝寒梅依然绽放,纵使已经被冻住了,她依旧顽强地存活着,生长着。

如此坚强,又如此孤独,一如诗人自己,不畏艰难,不忘初心。


第七首: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大雪十一月节》

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

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

黄钟随气改,鴳鸟不鸣时。

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

感悟:

元稹的这首诗,写的是大雪节气之变化,道的是时光流逝之叹。

冬月到来时,雨雪霏霏,天地之间阵阵冷意袭来,鸟鸣声也渐渐消失不见,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抵御严寒。

如诗人所言,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年底的到来,就像是一天里的暮色时分,提醒着人们夜幕将至,要好好珍惜这匆匆流走的时光。


第八首:唐代柳宗元的《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感悟:

相较于那首孤独至极的《江雪》,柳宗元的这首雪中之作,更显几分温暖与治愈。

作此诗时,诗人已被贬至永州,无亲朋好友相伴,又生性孤僻,他渐渐地习惯了孤独。

那庭前的皑皑白雪,就像是诗人日渐冰冷的情绪,紧闭不开的柴门,犹如诗人逐渐封闭的内心。

可就在这一日,诗人忽然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这让他早已平静的内瞬间泛起涟漪。

虽然只是一封书信,亦足以令诗人感动不已。


第九首:宋代孔仲平的《寄内》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感悟:

如题所言,这是一首写给妻子的家书,全诗只字未提爱意,却句句皆是思念。

当诗人身在羁旅之中,与妻子分别才明白,她对自己有多么重要。

想告诉她这一路上的风景,和他分享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山林,行走起来是多么的不易。

想让她知道,暮色十分,自己一个人走在陌生的地方,是多么的孤独。

爱情有时候就是这样,等到分开后才发现,原来对方不知何时起已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十首:唐代岑参的《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节选)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感悟:

与那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似,岑参的这首诗,亦是冬日边塞送别之歌。

首句之中,诗人用层层厚重的雪云,座座连绵的雪岭,将此次别离置于一望无际的天山雪景之中,浪漫而豪迈。

在这天寒地冻的边塞之地,诗人送友人于长亭,虽万分不舍,但他深深懂得: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与其挽留,不如祝福。


因此,在最终的分别时刻,他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诗句: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前方路漫漫,希望朋友能如这象征着君子气节的松枝一般,不惧严寒,不畏艰险,永葆初心,勇往直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