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十载砥砺育英才 滇西筑梦启新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1:51:00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十载砥砺育英才 滇西筑梦启新程

学校总部全景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科教资源比较丰富。要把这些条件利用好,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要集聚创新人才,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补上云南创新人才缺乏的短板。”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滇西大)诞生于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云南之际,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批准筹建;2017年5月10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明确“学校定位于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滇西大总占地1728.1亩,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25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6亿元,拥有省部级科研团队与平台5个,与企业共建研究院和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17个。全校共有纸质图书133万余册、电子图书171.34万册。

十年来,零起点办学的滇西大在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等省级各部门和各州、市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师生员工勠力同心、勇于奉献、锐意创新,坚持“创办一个学院、振兴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传承一方文化”的办学宗旨,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牵引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为滇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全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和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普洱茶学院

傣医药学院

珠宝学院

找准“定位” 创新办学模式

滇西大积极探索创新办学模式,采取总部加若干特色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1+N+M)的开放式办学构架,以及“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模式,按照“分层治理、产教融合、需求驱动、合作办学、开放衔接、省部共建”的原则,从滇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以本科教育为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办学实现滇西片区全覆盖,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创办傣医药学院,在普洱市创办普洱茶学院,在保山市腾冲市创办珠宝学院,拓展了丽江师范学院、临沧现代职业教育中心等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分别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合作创办怒江学院、迪庆学院,孵化出怒江职业技术学院和香格里拉职业学院,改变了西双版纳州、怒江州、迪庆州没有高等院校的历史,有力带动了滇西片区高等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滇西片区集聚了大量优秀人才。

突出“应用” 完善专业配置

滇西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眼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从2017年6个本科专业招收480名学生起步,目前在籍在校学生总人数2.3万人,有本科专业48个、专升本专业18个、专科专业24个,发展了珠宝文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茶叶与食品、智能制造、绿色建筑与村镇规划、现代物流、智慧农业等11个专业群,涵盖工、法、理、教育、农、医、管理、艺术8大学科门类,康复治疗学、傣医学、茶学、健康服务与管理、智慧农业、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等专业与滇西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凸显应用型、技术型特点,为滇西地区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十年来,学生荣获国家级竞赛奖项969人次、省级竞赛奖项1037人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学金和先进个人荣誉3196人次。

普洱茶学院学生进行茶叶审评

珠宝学院学生开展工艺美术品设计顶岗实习

重视“师资” 加强队伍建设

滇西大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嫁接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及省属重点高校优质资源,得到70多所部属省属高校支持,来自“双一流”高校的35位挂职干部和284位退休教授参加教育部“银龄计划”,先后到校支教支研。通过“传、帮、带”,努力变“输血”为“造血”,全校教职工从筹建初期的4人增加到136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从1人增加到13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从2人增加到319人,26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师资队伍建设实现飞跃。

建筑工程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参观全国首座单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绿汁江特大桥

滇西大学生参加亚洲桨板锦标赛

强调“融合” 服务地方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的使命,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好应用型大学的必答题。滇西大把产教融合作为办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围绕滇西优势特色产业,创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专业(群)布局、探索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2024年12月,原云南建设学校整体并入滇西大。截至目前,滇西大共有7个直属学院(教学部)、3个特色学院、3个合作办学学院(校区)、2个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已培养本科毕业生近1万名,为地方培训人才7000多人次。十年来,立项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项目249项,累计科研到账经费943万元,完成专利成果转化3件、专利开放许可10件,专利备案1件,10人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首席技师称号,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与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西双版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双版纳古纳卡傣族文化园、普洱茶集团、中国茶叶博物馆、东方金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物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保山恒益实业集团、云南嘉华食品有限公司、云南欧亚乳业有限公司、云南下关沱茶(集团)等多家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298个,获批国家级高原攀岩教学训练基地,荣获“第四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称号,牵头成立“全国翡翠珠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滇西大发挥在全省职业教育领头羊的优势,着力打造滇西产教联合体,带动滇西州市建立“中高本”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剑川县职中、大理市职中推进“中本”贯通,与弥渡县、祥云县采用“政府+园区+学校”的模式共建产业学院。通过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等方式推动漾濞一中、祥云一中、大理市海东育英实验学校、墨弦书院实验小学等11所中小学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110名师生在保山市、怒江州、迪庆州和边境县学校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回望来时路,须不忘初心;阔步新征程,要牢记使命。十年风雨兼程,滇西大以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精神,推动学校“建起来”“稳起来”;展望未来,滇西大将以更扎实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向“强起来”迈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滇西大将秉持“守正出新、笃行致远”的校训,坚持“兴于脱贫攻坚、强于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扎根滇西、服务云岭,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以创新赋能学校未来,用技能塑造学生人生,努力当好滇西各州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引领者和云南省职业本科教育的领头羊,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引领全省乃至西部具有国际竞争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杨加方 寇丹玫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责任编辑 苏宇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