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为什么我家楼下的活禽交易屡禁不止?”对于家住萧山区北干街道二棉路小区的章大姐来说,这是持续了多年的烦恼。
章大姐介绍,售卖活禽的基本都是小区居民或者租户,他们将储藏室或者车库改造成鸡笼、鸭笼。除了春节之外,几乎每天都有活禽交易,夏天早上5点多出摊鸡就开始打鸣,还有阵阵扑鼻的臭味飘来,对楼上的居民来说,是不小的困扰。
她求助潮新闻“记者帮”栏目,希望有关部门可以想想办法,根治一下这个顽疾。
销售的活禽 盛锐/摄
7月4日中午,潮新闻记者来到了二棉路小区,很快就在小区北侧找到了一家售卖活禽的住户。
这是一个由小型储物间改造而成的笼屋,房门半开着,门口还竖着遮阳伞。一凑近,就能明显听到鸡鸭的叫声,以及活禽的臭味。
走进储物间,味道更加强烈。可以看到在逼仄昏暗的储物间里一共有两片养殖区,靠里侧是栅栏式的,上面有杂货压着挡板,主要是鸡和鸭;靠外侧的是铁笼子,里面有鸡和鸽子。另一个在台阶上的箱子里,装有一袋子的田鸡。
店主夫妻俩就住在储物间的对面,都是小区的居民,男的是萧山人,女的是安徽人。据他们说,小区内算上他们一共有三家在做活禽销售,都是从同一个货主这里拿货。活禽主要来自安徽或者衢州,“货如果不够了,都可以去萧山南边,货主的养殖地抓。”
店主抓了一只大公鸡并上称 盛锐/摄
这里售卖的活鸡价格从18元-30元每斤不等,其中30元的据说是土鸡。
有顾客下单了公鸡,店主当场在门口宰杀,放血、烫毛、拔毛、处理脏器……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5分钟,能够明显闻到血腥味。
小区内可以售卖活禽吗?店主笑了笑说,应该是不行的,“我们也就是随便卖卖,要是有人查就把门一关、箱子收起来就行了。”
为了防止被查,店主的称都是放置在家里,有顾客来了才拿出来。
至于生意,店主表示不太稳定,周末多一点,“昨天买了三四只,就剩一只大公鸡了,明天要去补货了。”
在过程中,记者也注意到,该店并没有营业执照,且没有相关的销售许可或者健康、卫生许可。
店主帮忙处理活鸡 盛锐/摄
此前,章大姐向街道、社区等有关部门反馈过相关问题。
据公开报道,2024年8-9月,北干街道就曾联合市场监管局、综合行政执法队、北干派出所、社区等多部门对该小区的活禽交易点进行了专项整治。
“但管得稍微松一点,这些店又都出来了。”在章大姐看来,症结在于周边白肉销售的供不应求。在章大姐的小区里,就有一个竹桥头农贸市场,但从20世纪90年代建成以来,市场内的白肉销售摊位基本只有一个,“原本河对面的街上,还有几家零售店,后来拆迁了,就剩市场内一家了。”
记者也赶到了竹桥头农贸市场,这里距离小区里的活禽贩卖点位不到百米。正值中午,肉类、海鲜的摊位基本收摊了。白肉位于市场的东北角,店主已经躺在椅子上准备休息。
农贸市场 盛锐/摄
在冰柜里,记者看到了四只冰冻过的杀白鸡。据介绍,本地鸡15元/斤,土鸡25元/斤,“都是散养的鸡,很受欢迎的。”
店主表示,当天已经买了四五十只了,下午人少,就先放这么几只,“不够的话,我们有固定屠宰点的,我再去弄。”不过,店主也提醒到,要买鸡要早点,到六点自己就要回家吃饭了。
市场里的杀白鸡 盛锐/摄
记者将相关情况反馈给了萧山区北干街道。
相关工作人员回复道,今年以来,北干街道联合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公安等相关部门对其开展联合检查、日常巡查、突击排查7次,扣押电子秤两台,答复相关信访件10余件,后续将会继续加强相关检查巡查工作。
潮新闻记者 盛锐
责任编辑:倪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