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及“肿瘤”“癌症”,很多人或谈之色变、避之不及,或讳莫如深、讳疾忌医。
其实,癌症离我们并不遥远。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400万,平均每天有1.1万人确诊。
然而,癌症又并非遥不可及的“绝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大众网·海报新闻健康短视频科普栏目《医起说》特别策划《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短视频系列,让更多人了解肿瘤防治知识,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大众网记者 吴珂洋 孙淼 济南报道
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占到了第五位。“早期大肠癌通过手术、综合治疗后,五年生存率超过90%。一旦到了晚期,五年生存率不到14%。”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毕经旺表示,因此,大肠癌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是提高大肠癌五年生存率的重要举措。
那么,大肠癌早期有哪些危险信号呢?毕经旺在采访中详细介绍道,第一个就是便血;第二是腹痛,尤其是游走性腹痛,或自己在摸的过程中发现腹部有硬块,可能提示大肠占位。第三是出现肠梗阻,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腹痛、腹胀、大便不通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可选择到胃肠外科、消化科或肿瘤专科就诊。
患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哪些人群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呢?据毕经旺介绍,存在以下因素,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生风险: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大肠癌的发病率会增加。家族史,有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病史,林奇综合征,即遗传性大肠癌等都是高危因素。个人生活方式,如饮酒、肥胖、糖尿病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此外,炎症性肠病等也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那么,如何筛查呢?毕经旺表示,大肠癌筛查包括:肠镜检查,肠镜检查能够清晰看到肠黏膜的变化,及早发现病变。对于息肉、腺瘤、癌前病变等也可以通过内镜下治疗进行根治;大便潜血检查,大肠癌肿瘤容易坏死出血,大便潜血检查能够发现早期大肠癌提示;磁共振、CT等影像检查,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发现肠道粘膜凸起,结合肠镜或大便潜血检查,可进一步增加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