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32岁的他发现便血立即就医,37岁的他便血一年未重视,结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09 17:13: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蔡姣迪 杨慧婷)便血,是身体亮起的一盏不容忽视的“红灯”!面对这个信号,不同的态度,可能通向截然不同的生命轨迹。今日,长沙市第四医院病理科主任陈国群以两个病例告诉大家,便血绝非小事,就医的态度决定了疾病被发现的时机,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如果出现便血症状,请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

注意,便血≠痔疮

32岁的鲁先生,几年前发现自己便血后立即就医,经肠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病理活检确诊为“结肠癌”。因为发现早,通过内镜下微创手术便成功切除病灶,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结肠癌早期”,切缘阴性,无需化疗。随访5年,没有复发转移,已达到临床治愈。

37岁的许先生,反复便血一年了,一直以为自己是痔疮而没有引起重视。近日,他发现自己便血次数越来越多后,才来到医院就诊,结果被确诊为“结肠癌进展期”,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已转移至淋巴结。虽然经手术切除,但仍需接受化疗,治疗难度大大增加。

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首次出现便血时,都会误以为是痔疮。事实上,痔疮引起的便血和结直肠癌导致的便血,在外观上可能极为相似,仅凭肉眼观察出血的颜色、性状,甚至是否伴随疼痛等,都无法准确区分两者。

出现便血后,有人寄希望于粪便隐血试验或CT仿真肠镜进行筛查,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粪便隐血试验的灵敏度有限;而CT仿真肠镜,难以发现微小及平坦型病变,且无法获取组织进行至关重要的病理活检。电子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首选方法”与“核心手段”,具有以下优点:

高清侦察:可发现小至1至2毫米的息肉或早期病变。

精准取样:发现可疑病灶,可钳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医生通过显微镜分析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等,明确病变性质(如炎症、息肉、癌变)及分期(早期、晚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决定性诊断依据。

微创治疗:对于病理确诊且符合指征的早期癌变,可直接在内镜下微创切除。

“很多人担心肠镜检查太痛苦。”陈国群说,目前医院多采用无痛肠镜(静脉麻醉),检查过程无明显不适,全程约10至20分钟。检查前1至2天需清淡饮食,遵医嘱服用清肠药物,确保肠道清洁。

结直肠癌呈现年轻化趋势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达51.71万例,而年轻人确诊案例也越来越多。

陈国群表示,对于结直肠癌,大家要破除“年轻”迷信,癌症从来不会因你年轻而手下留情;要警惕“无痛”陷阱,早期肠癌大多悄无声息,不痛不等于没事;要战胜“害羞”心理,不要因为害羞而逃避检查,在医生眼中,你的肠道健康远比“尴尬”重要百倍。

“较早开始并定期进行肠癌筛查,是预防结直肠癌的最有效预防手段。”陈国群建议,普通人群从45岁开始,每10年进行一次电子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如有肠癌家族史、炎症性肠病病史的人群,筛查提前至40岁或更早,且检查间隔缩短(通常1至5年,需个体化评估)。

陈国群提醒,早期肠癌5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肠癌的生存率骤降至14%左右。如果您或亲友出现便血,特别是便血持续时间超过2周时,切勿自行判断,拖延等待,请及时到医院进行肠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筑牢健康防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