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民宿数量突破104家,带动村民就业超380人,年创收达3200万元……近日,记者从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获悉,近年来,汤塘镇汤塘村依托生态资源与区位优势,以氡温泉民宿产业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据介绍,汤塘村民宿产业的蓬勃发展,“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政策的精准落地,更离不开镇村两级的持续发力,通过在党建、环境、产业、人才上下功夫,汤塘村成功打造出充满机遇与魅力的发展沃土。

汤塘村俯拍图
党建强基,凝聚乡村振兴“主心骨”
随着游客日益增多,汤塘村治理难度愈加加大。汤塘村以“党建”解题,成立党员先锋队,结合“五常工作法”(即“家常常拉”“建议常提”“问答常解”“温暖常送”“典型常树”)和“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定期走村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相关业务部门制定解决方案,倾力化解民忧民愁。
同时,充分利用“小积分、大治理”正能量积分制,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环境整治、绿化美化等村级工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此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设置农产品自产自销区和智慧停车场,规范村内农产品摆卖及车辆停放。
镇村干部通过“早巡机制”,合理引导摊主在农产品自产自销区摆卖,并聘请8名村民成立“六乱”治理队,针对乱搭乱建等“六乱”问题进行巡查劝导。在重要节点联合派出所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民宿主体组成联防队,通过“联防联治、群防群治”夜巡机制和“技防+人防”机制,织密基础治理网。

汤塘村泉眼道路
环境提质,擦亮乡村振兴“新底色”
一个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直观体现,更是村民群众幸福生活的保障。汤塘村采用“党组织+四议两公开+村规民约”模式,打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一方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开展先拆先建先改,并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凝聚起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四议两公开”和村规民约作用,打造特色“四小园”,推动实现道路硬化、庭院绿化、房屋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以“四色资源”为依托,投入超5800万元推进农房外立面改造、道路拓宽、古村活化等工程,整治农房外立面8栋,微改造20栋,修旧如旧古村道路260米,并引入潖江水系打造滨水景观带,增设大风车景观、停车场、泉眼博物馆等设施。
同时,综合考虑乡土韵味,实施村内美化绿化、水塘周边绿美提升工程,在门户水车、水塘南岸沿线、书院幽径段等景观节点,种植凤凰木、垂柳、香樟等绿植,打造四季花开,处处见绿的古村景致,实现从“几处美”到“全域美”转变。
产业崛起,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汤塘村依托温泉特色资源,汤塘村深挖乡土文化、乡俗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打造温泉康养旅游特色村文化内核。
一方面,通过与温泉民宿主体经常商讨,成立汤塘村温泉民宿理事会,全面提升温泉民宿的服务水平。与四季文旅合作,探索“村企+镇企+专业运营”管理模式,打造有故事、有风格、有情怀的精品温泉民宿,并通过“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活动”模式,开展“村晚”“舞龙”“醒狮”“温泉文化灯光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游客“停留”。
另一方面,成立旅游开发公司,盘活农房,租赁古屋,聚焦古村落商业街升级改造,提升“农文旅”精品路线品质。此外,通过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将汤塘的臭屁醋、糯米糍等特色美食以及竹山粉葛、四九腐竹、田心青梅等农特产品推销给游客,带动农家乐和农产品销售年收入超1200万元。

汤塘村精品温泉民宿
人才回流,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力”
在民宿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就业。
近年来,汤塘村大力实施“雁归计划”,定期开展年度摸排大学生毕业就业情况,建立村级大学生信息库,累计收录60名汤塘村籍毕业大学生信息。同时,线上组建汤塘大学生联络群,定期推送就业创业政策和信息,线下组织参观产业园、就业座谈会等系列活动,为汤塘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积极推广“农村创业青年小额贴息贷款”项目,鼓励优秀青年申请贷款创业,帮助大学生申请返乡创业补贴。目前,累计鼓励帮助20人回乡创办民宿,5人回村开办餐饮店。聚焦“千年氡温泉”等特色产业,联合乡村振兴专家服务队开展农业实用技能专题培训,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联合县人社局,实施“粤菜师傅”“农村电商”等技能提升工程,对接企业需求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从培训到就业的“一站式”服务。
返乡创业青年冯建华是当地人才回流典范。他早年返乡后,不仅创建“小汤居”“星语禾泉”2家民宿,还牵头推广“中医养生游”,通过“民宿+文化+餐饮”模式破解夏季淡季难题,年服务游客超十万人次。同时,他还主动加入乡村新闻官队伍,建立乡村新闻官工作室,探索出一条“乡村新闻官工作+旅游推介+产品销售”的运营模式,有力带动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
从“温泉之乡”到“湾区北后花园”,汤塘村通过党建引领、环境提升、产业融合、人才回引,探索出一条“民宿集群+农文旅”的乡村振兴路径。
文、图|记者 梁辉森 通讯员 范美霞 陈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