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60岁的时候,张美菊在自己的华美农场里开了一家烧烤店,取名“下半场”。50岁时宣布退休后,她游历了100多个国家。每次从国外回来,她总是首先回到她创建和打理过30多年的华美农场。
“这200亩的农场里,每条道路,池塘,每棵果树都倾注了我的汗水和心血。”张美菊指着远处的龙眼树密布的小山告诉深晚记者。
1
18岁离家闯深圳
1980年高中毕业后,张美菊从高州乡下来深圳投靠亲戚,那时候她刚刚18岁。多年后她还清晰记得,从高州到广州坐了一天一夜汽车,从广州到深圳也花了一天时间。虽然没有出广东省,但花了差不多三天才到了深圳。
到深圳后,张美菊在怡景花园附近一个高层建筑工地做临时工,工作就是把水泥砖送到上步路的建筑材料检测所做检测。
这事说起来简单,但是张美菊遇到了困难:她不会说普通话,而检测所的工作人员听不懂粤语。两人只能拿出笔和纸写字交流,总算能完成任务。
张美菊记得1980年时的深圳,“火车站、罗湖一带好多的

1994年,张美菊在自己种植的龙眼树下与孩子合影。
鱼塘,路上都是烂泥巴,比老家条件还差。”但工资比老家高,90元一个月,晚上就睡在公司的办公室地上。一年以后,楼建好了,张美菊又得重新找工作。
第二份工是在布吉一家石场打石头。那时深圳每天都有新的工地开工,石料需求量特别大,所以石场也需要大量工人。“石场的日子是最苦的。一般人尤其是女孩子谁会来这里呢?但是既然不想回家,就什么活都得干。”回忆那些岁月,张美菊至今仍觉得那时很艰苦。
2
拓荒200亩山地
在石场工作,张美菊认识了后来的先生。张美菊的先生是布吉本地人,四个姐姐都嫁到香港去了,只有他一个人留在农村。结婚后,他们尝试办工厂,开商店,做贸易……结果都失败了。
夫妻两人找到村支书,要求租地种。那时候村里的人都出去开工厂,或者到与外资合作的企业上班去了,两个年轻人主动要来种地,书记非常高兴。布吉当时还是农村,农业发展是上级政府考察工作的重要内容。1984年,夫妻俩和村里签了合同,承包了上水径村的200亩地,他们每年只需要向村里交15元钱,签约时间为30年。夫妻俩从各自的名字中各取了一个字,给这片土地取了个名字,叫华美农场。
创业是艰辛的。开创初期,张美菊背着不满周岁的孩子来到荒山野岭,和丈夫一起挥刀斩棘,舞锄开荒,铲挖鱼塘。他们想好了,先养鱼,卖了钱再养猪。养猪有了利润,再搭鸡棚,再养水鸭,再种植果树。没想到一场暴雨冲垮了堤坝,洪水淹没了鱼塘,几个月的心血化成泡影。尽管痛心,两口子还得再次鼓足干劲重修鱼塘,用水泥石头砌出坚固的堤坝。
梦想很美好,可现实中困难不停找上门:鱼塘里的鱼突然翻白肚;鸡场里的鸡成批“发瘟”;好好的果树突然间虫害横行……投入的资金一次次打了水漂。张美菊说:“亏损的滋味真难受。养鸡亏损后我想做别的项目把钱赚回来,结果亏得更惨,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张美菊的乐观和坚强帮助她咬牙挺过最低谷,最终渡过了难关。
3
开着皇冠3.0巡山
依托香港这个市场,张美菊的农场迎来了转机。香港人喜欢吃活鸡,深圳距香港近,供给活鸡也最方便,华美农场养的走地鸡大受欢迎。当时龙岗区有一个管农业的副区长,听说华美农场搞得不错,就来参观。见到张美菊开着一辆皇冠3.0跑到山上来,副区长问:“你咋开上皇冠3.0呢?”张美菊回答:“养鸡卖。”区长笑了,他之后去别的村也会介绍张美菊,“现在很多村民都在谈炒股,炒股有赔有赚。可是张美菊靠养鸡就开上了靓车,你们要学她!”

张美菊的华美农场养鸡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美菊去广州等地的种养场参观学习,到市农业局、农科中心请教科技人员,大量引进美国水鸭、三黄鸡、杂交猪、沙田柚、泰国芒果、糯米糍荔枝等,农场实行立体种养,并办起腐竹加工厂。
张美菊在泰国参观一个开放式的农庄时第一次接触了农家乐,回来后马上在农场开了个农家乐,经营有方加上人缘不错,不到一年,她投入餐厅的成本全部收回了。张美菊说:“赚钱容易时,每年过年有大把钱汇过来。那时候纸币最大面额是10元,真的数钱数得很辛苦。不过那种开心也是发自内心的。”
4
人生“下半场”就是要开心
18岁第一次离开家的时候,张美菊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深圳人,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人生。虽然经历风风雨雨,张美菊坦言,自己享受了时代与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红利。
在个人事业有成的同时,张美菊持续多年投身慈善事业:捐助教育、帮扶残疾人、参与救灾,积极投身公益活动。上世纪90年代初,她捐资100多万元资助当地幼儿园等机构。无论是四川地震、雪灾还是疫情期间,她都慷慨解囊,组织救灾物资和慰问品。多年来,她一直对水径社区阳光彩虹桥项目捐款,帮助社区内的困弱群体。

张美菊2023年在北极考察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
这些年来,张美菊获得了很多荣誉。她曾荣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是第六届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是深圳市第二届人大代表,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50岁宣布退休以后,张美菊开始了世界各地旅行,她去了100多个国家,也把国内的风景名胜区游了个遍。张美菊说,“这些年我越来越觉得开心最重要,遇事顺其自然,不求太满。做人要心怀感恩,能帮人时真心去帮人,这就是我对人生下半场的看法。”
深圳晚报记者 蒋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