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传统村落人文影像志|沙溪镇:茶马古道千年古镇的“新生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0:46:00    

沙溪镇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下辖14个村委会,其中寺登、石龙、华龙、北龙等10个村落先后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一个以白族为主,汉、彝、傈僳族共居的少数民族聚居镇。

自唐宋起,沙溪镇便因丰饶的物产和平坦的地势,成为茶马古道上的贸易重镇。马帮驮着茶叶、盐巴与丝绸,一路翻山越岭,在此休整交易。然而,随着现代交通的兴起,沙溪一度沉寂。

2001年,沙溪寺登街被列入“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不久后,政府启动“沙溪复兴工程”,对茶马古道上的四方街、古寨门、古戏台、兴教寺等核心遗产进行抢救性修复,最大限度恢复古建筑的历史真容。同时,沙溪镇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理念,探索出一条“轻开发、深体验”的文旅融合之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修缮古旧建筑等举措,不仅让村民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也吸引不少外商投资,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如今,村民们纷纷跟上发展的浪潮:北龙村闲置粮仓变身先锋沙溪白族书局,有“茶马古道上的五星级马店”之称的寺登村欧阳大院转型非遗工坊,走南闯北的马帮后人杨四云返乡办起马帮文化体验馆向游客讲解茶马古道历史,石宝山歌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姜伍发通过短视频传播传统文化,白族老人闲暇时做的手工刺绣成为游客购买的畅销品……

据统计,2024年沙溪镇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11.6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42.98亿元。沙溪的复兴之路,印证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中国智慧”。当暮色浸染古戏台的飞檐,四方街的灯火次第亮起,照见的不仅是千年古镇的璀璨过去,更是传统村落走向未来的康庄之路。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石龙村,石宝山歌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姜伍发(右二)和徒弟在排练节目(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白族老人杨金池在自家院子里织毛衣(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游客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古戏台前拍照留念(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一名游客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古戏台前拍照留念(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石龙村村民在练习霸王鞭舞(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一名小朋友被穿着白族扎染服饰的兔子玩偶吸引了目光(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欧阳大院,剑川木雕匠人施顺华在制作木雕(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一景(无人机照片,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这是沙溪镇寺登村有着百年历史的“五星级马店”欧阳大院一景(无人机照片,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华龙村村民何桂珍在自家开的咖啡馆里冲泡咖啡(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这是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北龙村的先锋沙溪白族书局(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一名游客(左)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体验制作甲马版画(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北龙村村民在黑潓江边放羊(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一景(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莲芬 摄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村民与游客通过玉津桥(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石龙村,石宝山歌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姜伍发(右一)和徒弟在排练节目(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莲芬 摄

这是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玉津桥一景(无人机照片,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北龙村村民在田里干农活(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莲芬 摄

在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马帮后人杨四云和一名外国游客告别(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村民骑马经过云南省大理州沙溪镇寺登村玉津桥(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莲芬 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