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月月315 | 老人花3000余元买6盒“神药”竟是饮料; 记者卧底“私域直播”,揭秘“藏医传人”女主播套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5 16:18:00    

“这里是老年健康中心,特邀您参与百岁健康工程……”“叔叔好,我是小丽啊,恭喜您成为特约用户,免费送您价值688元的健康手表,上完养生课就可免费领取……”当这样的来电响起,不少老年人信以为真。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暗访发现,一些人通过电话录音、微信群和所谓的养生课,悄然锁定老年群体,从嘘寒问暖的“健康顾问”“专家”,到亲昵称呼的“闺女”,共同编织起一张专坑老年人的网。


>>“初筛”——

专属于老年人的“关怀”电话

10秒内未挂断的自动转接人工客服

“正在为您转接健康顾问”——这句话成了第一道筛选网,“电话里的女声说话特别平稳,每个字间隔都一样。”72岁的退休教师李女士向记者描述她接到的神秘来电。

一段电话录音显示:开头15秒是标准化的养生知识播报,当说到“骨密度不足会引发瘫痪风险”时,语气突然加重。转折点出现在录音尾声:“检测到您全程聆听健康知识,现为您转接专家顾问领取健康礼包。”语音机器人过滤挂断者,仅对完整听完录音的老人启动人工服务。

2025年1月,为进一步了解套路内幕,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过户了一张电话卡,该电话卡的前任主人,是位75岁的老年人。

过户完的次日,记者便接到了多个“问候电话”——“老同志您好”“叔叔您好,我是小丽啊,还记得我吗?”交流过后,记者能明显察觉对方是AI或是提前录制好的音频。若接听的时间达到10秒,对方便会以“登记信息”为由转接人工,而一旦转接成功,便会迎来新一波的温情攻势:“叔叔您真有健康意识!国家正在补贴发放智能健康手表和进口钙片……”

记者注意到,客服会刻意引导老人说出“我腰腿疼好几年了”等健康信息,为后续精准推销埋下伏笔。

此类来电并非个例,据记者电话拦截信息显示,自2025年1月至7月,拦截到的此类型的来电已超50个,而这些来电,记者的另一个手机号(常年本人使用)则从未接到过。


>>“二筛”——

红包雨掩盖诈骗动机

签到打卡成了新型“服从性测试”

当成功转接人工客服后,便迎来了第二轮“筛选”。

记者发现,一旦接通,如果对所谓“福利”表现出疑虑或问题稍多,对方会立刻挂断电话,且这些虚拟号码均无法回拨。摸清规律后,记者压低声音、全程使用方言,终于在2025年2月3日成功“入选”。

与“人工客服”简短交流后,对方添加了记者伪装成老年人的微信号,将记者拉入了一个名为“健康指南1”的微信群。群内215人,头像多为自拍、荷花或纯文字,极具中老年特征。

入群后,记者被要求添加一位微信头像带“华膳堂”字样的客服。“华膳堂”随即宣布群规:每天上午8点发红包,8点半开始直播课,必须连续观看12天、每天至少35分钟,才能领取“价值2000元”的氨糖软骨素24瓶,并再次强调“必须看够12天”。

随后,“华膳堂”返回群内发言,每说几句就发一个60份随机金额的红包(金额通常很小,如“手气最佳”仅0.11元),以此活跃气氛。当晚7时许,“华膳堂”又立新规:禁止谈论与课程无关内容,每晚8点30至次日早8点为“禁言时段”。

此后,“华膳堂”的发言总带着强烈的引导性,如“请大家发666”、“叔叔阿姨说好不好?”、“准备好的家人们打个1”。每次指令发出,总有几位“领头人”立刻响应,“华膳堂”便顺势发出多个小额红包(总金额常不足1元)继续“加热”。在“领头羊”带动和红包刺激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跟随。

所谓的直播画面

次日上午8点许,“华膳堂”发来一个不知名平台的直播链接,需绑定微信才能进入。直播间起初黑屏,待人数涨到30人后,开始播放提前录制的视频。视频中,一位自称“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理事长”的女子赵某,反复强调“这是直播”,并假装互动。她讲述“亲身经历”,言语异常亲昵,并煽情说:“我不叫你们叔叔阿姨了,叫你们阿爸阿妈,你们叫我闺女好不好。”

随着赵某的“表演”推进,评论区节奏被带得越来越紧凑。总有几位观众带头附和,很快发展到赵某让发什么,公屏上就整齐刷什么的局面。附和者似乎无人察觉画面并非直播,也无人质疑其拙劣表演。课程结束后,多位老年人甚至在群内用文字或语音情真意切地夸赞赵某“讲得好”,其投入程度让记者都难以分辨——他们究竟是深信不疑的受骗者,还是群内安排的“托儿”。


>>“收割”——

伪造官方背书立专家人设

均为铺垫“限时抢购”的集体催眠

经过3天情感培养,记者所在的215人微信群已经增长到了246人,此时养生课讲师赵某从“聊家常”变成了“藏医养生大讲堂”直播。课程表显示,连续9天讲解《藏药千年秘方》,但实际内容却是精心设计的推销剧本。

直播中,自称“藏医传人”的赵某在讲解所谓“金诃藏药”时,画面突然切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视察工作”的伪造视频。就算直播室评论区无一人说话,赵某也会“自导自演”出有老人质疑,她再自证权威的剧情。剧情结束后,仍然会有人带节奏,然后评论区“赵老师讲得真好”开始刷屏,其他老人也像被洗脑了似的开始跟评。此后,画风突转,赵某开始从科普藏医知识,变成了推销一款名为“六神甘露”的藏药。

如此情况持续到2月12日,当日,赵某在“直播”中大力宣推“六神甘露”,并称要送一份神秘大礼。“直播”后,第三轮“筛选”便开始了——当天下午,“华膳堂”私聊索要定金,而交定金后的群友,会被单独登记。此后,正常开播至2月15日,期间赵某多次宣讲“六神甘露”的作用及效果,并多次以“尽快联系工作人员”“活动要结束了”“就剩3盒,抢到就是赚到”等促销话术,催促观众买药。

2月15日后,再无直播,群内有人称“已收到货”。在群内称自己被骗要维权的,便被移出群聊。


>>调查——

赵某已是“老演员”

神药实际是“饮料”

近日,记者联系到一位收到货的群友,其花费3000余元购买了6盒六神甘露,包装显示:许可证号:SC10636098210455,条码:6922235420344,荣誉出品商:西藏央特藏医药研究中心。

记者检索发现,早在2024年4月,湖南媒体就曾曝光过“六神甘露”销售套路,视频中宣传“六神甘露”的人赫然就是赵某。因受害人的“药”是在当地药店购买,药店做了退款。

记者在包装盒上的成分栏看到,其成分构成为“纯化水、红花、雪莲培养物3%、桑椹、黄精0.5%、人参(人工种植)3%、紫苏、人参果、松茸、平卧菊三七。”产品类别为“其他饮料”,与赵某在直播间宣称的“神药”完全不符。此外,有媒体曾于2024年曝光了“六神甘露”并非药品,近期多人在评论区表示自己被骗了,并明确称“赵某就是骗子!”

网友评论

2025年7月3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六神甘露”的荣誉出品方西藏央特藏医药研究中心,该企业负责人称,“我们与六神甘露无关,相关问题你得去问生产方,这个药不是我们生产的。”为何药盒上印有西藏央特藏医药研究中心荣誉出品的字样?对方未做正面回复。

此前,记者通过群内“华膳堂”的微信信息,发现该微信群的实际控制方为“泰安市华膳堂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该企业成立于2016年,2022—2024年的员工人数均为0人,2024年7月20日该公司注册资本从100万元减少到3万元。

7月4日下午,记者联系该企业负责人,询问“六神甘露”涉嫌虚假宣传的情况及赵某的身份,该负责人称“他和该企业已没有关联。”


核查——

记者向拉萨、泰安市场监管部门反馈

相关方表示将介入核查

近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分别联系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了解到的情况。

拉萨市城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初次了解到这些情况,称售卖“六神甘露”已涉嫌虚假宣传,将把相关信息转交给相关科室核查。

随后,泰安市泰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系统信息显示“华膳堂”曾在2月份遭遇大量投诉,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处理,当时企业已为购买者办理退款。对于记者此次反映的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将把信息转交辖区市场监督管理所进一步核查。


>>剖析——

国家市监局发布提醒

社会学家分析诈骗环节

7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消协联合发布关于防范私域直播间老年人药品保健品消费风险提示。明确指出,如果遭遇虚假宣传或消费欺诈,可拨打1231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或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向消协组织投诉。对于金额较大、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应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交相关证据。

针对类似骗局,陕西省社科院实践哲学研究室主任王晓勇从“老年关怀”的角度,分析出诈骗的五步陷阱:

①用录音电话广撒网。

目的:过滤掉警惕性高的(如年轻人),锁定易轻信、对诈骗不熟的老年人。

②“贴心儿女/顾问”候嘘寒问暖+小额红包轰炸。

目的:用持续关怀和小恩惠建立情感依赖,让老人放松警惕,习惯服从。

③诱导“健康打卡”、透露消费和经济状况。

目的:评估老人的“健康焦虑程度”和“支付能力”,锁定最可能高价买单的目标。

④伪造政府文件、专家推荐、研究报告、媒体新闻或节目片段。

目的:用“官方/专家背书”突破心理防线,把普通产品包装成“救命药”,制造恐慌和“必须抢购”的紧迫感。

⑤“限时特惠” + 伪造“抢单盛况”。

目的:利用稀缺感、从众心理和怕错过心理,促成不假思索的冲动消费。

王晓勇呼吁,凡涉及大额资金支出,请老年人务必暂停、核实、沟通。与此同时,王晓勇强调:子女的关爱陪伴与及时沟通,才是抵御此类情感诈骗最坚实的盾牌。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王煜鑫 实习生 高昕瑶 编辑 李婧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 029-8888 00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