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把命运看作一个人的生平,那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固定的命运。
它永远凌驾于人的主观思想之上,无论你是想摆脱命运的不公,还是屈服命运的打击,最终形成的人生,皆在命运之下。
从这个层面来看,抱怨命运弄人、感叹运气不好是没用的。
所谓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即便是人想要打破自身的苦命,其原因也在于他自己。
一个人有着坚实的毅力、不屈的精神,哪怕让他食不果腹,最终他也能闯出一片天地。

中国人信仰神佛,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规则——谁有用就拜谁,无关乎于宗教之来源、可信度,只要对自己有帮助,那就去拜一拜。
科学来说这有着积极的心理暗示,而从一个人的命运来说,这是一种无用功。
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人自己手中,自身的天性、后天接受的教育、成长的环境、经历的磨练都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
不管出身如何,只要不畏艰难,愿意去奋斗,总能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但一个人即便出身在罗马,那他不去努力,只想躺平,那再多的财富也早晚会有被败光的一天。
所以说,没有绝对的贫穷与富有,只有努力的人积极向上去打拼出属于自己的财富。

当然,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那些命苦的人,也必然有着其自身的原因,他们常说这三句话。
“这事我不行,肯定做不好。”
行走社会,没有自信是不行的,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其发挥程度就取决于人的自信心。
自信有一部分是取决于人的天性的,天性客观开朗、积极热情的人一般都很有自信,既有对未来发展的自信,也有对眼下事物的自信。
没有自信的人是可悲的,他们常否认自己,对生活失去热性与积极。
信心还有一部分来源于自身的经历,一个人若是长期受挫,或是过于期待某件事而最后迎来不理想的结果,自信心必然受到打击。
这时,若是没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或是外界的鼓励,人将会一蹶不振。
常把“我不行”、“我做不好”挂在嘴边的人,对于自身的潜能是没有信心的,更有甚者对自己过去的成功也出于否认状态。
这是一种自我否定的典型表现,不自信带来的是不敢尝试新的事物,固步自封者必难成大器,这样的人命苦是必然的,若不能及时做出改变,一生也就平平无奇。

“他运气怎么这么好。”
每个人都会有羡慕与嫉妒的心理,这是人之常情,但若是嫉妒心过于强烈,一来会使人丧失理智,二来会否认别人的成果。
那些认为他人的功绩在于运气的人,实在是鼠目寸光,好比于“我来我也行”这样的话,映射着一个人的嫉妒与虚伪,承认别人优秀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件难事。
成功背后也许是千百次的失败,也许是夜以继日地准备。
不是所有人都有铁杵磨成针的毅力,以“运气好”去评价别人的成功,显现了一个人的病态心理,即不屑于别人的成就,又觉得自己不成功是因为运气差。
命运的好与坏,并不在于一个人的运气如何,运气其实只是一种适时机会,抓住了便能一蹴而就。
但你若没有抓住机会的能力,运气来了也无济于事。
一个人的能力基础取决于他个人的实力与心态,二者皆向好,则能抓住种种机会,那些以运气论成败的人,无非是不想努力。

“明天再说,下次一定。”
做事三分钟热度是很多人的坏毛病,这间接导致了部分人之“命苦”,他们嘴边常挂有“明天再说”、“下次一定”诸如此类的语言。
我们都身处于竞争激烈、危机四伏的现实社会,已经难以向往李白“今日有酒今日醉”的自由浪漫,生活的压力扑面而来,越是拖沓,越是容易原地踏步。
做一个“计划者”十分容易,不少人面对一项重要任务时都能列出一个可行并且相当漂亮的计划,但具体的执行起来却难上加难。
有道是“万事开头难”,实际上则过程中的坚持更加难,能坚持到终点的人永远在于少数。
今天该做的事,明天再早也是晚了,拖延症带来的是目标的渐渐远去,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该做的事情迟早都要做,就实际来说,越是拖沓,带来的紧迫感也就越大,会带来更多的压力感,人也就越是难以将事情做好,这种不良习惯就是个人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时光情感课堂:
命运之苦,更多的是对人的一种历练,唯有经历失败,方能有机会、有资格拿到成功的门票。
命苦者若只看到了自己的“苦命”,则容易陷入自我否认的泥潭,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苦命的一生便就此划定。
一个人的语言习惯或多或少地透露着其性格所在,性格形成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则又决定着人走什么样的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性格有缺陷的人即便选择了一条遍地黄金的路,也会是平平无奇的一生。